打着贷款的幌子诈骗600余万元 20人落网
打着贷款的幌子诈骗600余万元
20人落网
近日,渝中警方经过缜密调查,打掉了一个以办理贷款为名义实施合同诈骗的犯罪团伙,犯罪分子通过电话邀约受害人到公司签订贷款协议交纳服务费的形式实施诈骗600余万元。12月11日,20名嫌疑人相继被渝中警方抓获,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市民严先生是一位生意人,今年8月,他通过亲戚的微信介绍,认识了一家贷款咨询公司。因考虑到自己生意急需用钱,他加了该公司业务员微信后,又主动到该公司深入了解贷款事宜。
在公司里,业务员向严先生介绍,利息是每月千分之6.16,且无抵押贷款。严先生觉得比较划算,便申请80万额度,并按照融资服务协议约定提供相关材料。业务员表示,严先生需要向公司缴纳40650元服务费,当天严先生就先期支付8000元诚意定金,一周后公司来电话称,银行资质审核通过了,在业务员的督促下严先生补交了剩余服务费。可是没有想到,一周后,严先生接到一名自称某银行的男子座机回访电话,告知因个人原因贷款没通过。严先生查到该座机是私人电话,感到情况不妙,当即来到公司所在地时,却发现大门紧锁。此时,严先生才发现自己被骗了,随后向渝中警方报警。
接到报警后,渝中警方立即调查,发现这家贷款咨询公司实际的操纵人为牟某、王某、韩某三人。在2017年3月至9月期间,三人合伙招纳多名业务员先后共成立四家类似贷款公司进行诈骗,20人相继被抓获。
落网后,牟某等人交代了操作过程,首先让业务员在网上搜来各种个人信息,然后打电话,邀约受害人,谈好后收取受害人资料和服务费的20%。
随后,业务员把资料再交给王某、韩某、牟某三人,三人通过某银行网上在线申请生意贷提交受害人的资料和电话进行注册,随后受害人就会收到银行客服电话发出的验证码。据三名嫌疑人交待,正是凭着这种正常的注册验证码,业务员对受害人谎称贷款已获得审核通过,骗取受害人签订融资咨询服务协议,其实是在欺骗客户尽快交剩80%手续费尾款。
之后公司渠道部人员冒充银行人员给受害人打回访电话,业务员再给受害人解释是自身原因不能获得某银行贷款,也不退还客户所交费用。其实受害人所有资料并没有交到银行。据调查,该团伙利用此手法先后骗取客户300余人,骗取金额600余万元。
提醒
如何预防和预判合同诈骗陷阱
办案民警分析,这些受骗的市民大多是被“大额低息”吸引。受害人都没有辨别清楚签订的是融资服务协议,还是贷款合同。
如何预防和预判合同诈骗陷阱呢?民警提醒,签订合同前应多方面、多途径核实对方人员、该单位的真实性;通过企业经营范围、涉足领域等方面判断真实性;同时在签订合同前必须认真审查对方真实身份和对方履约能力。切勿盲目冲动,在合同签订时应严格审查合同的各项条款,有条件的不妨向专业律师咨询。
办理贷款一定要到正规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对一些承诺办理贷款的陌生电话或短信要保持高度戒备,要经过多方核实,不要盲目轻信,以免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